![]() 用以耦接整流器與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
专利摘要:
一種插頭組合,其包含有一第一插頭以及一第二插頭。該第一插頭包含有一本體,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正極、一第一負極以及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二插頭內形成有一腔室結構,其係用以容置該本體。該腔室結構於對應該第一正極、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卡合部之位置係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正極、一第二負極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正極與該第二負極用以於該腔室結構完全容置該本體時,分別與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耦接,且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於該第一卡合部,以使該本體固定於該腔室結構中。 公开号:TW201301678A 申请号:TW100121603 申请日:2011-06-21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Yen-Chang Lai;Chien-Heng Kuo;Jia-Hung Lee 申请人:Wistron Corp; IPC主号:H01R39-00
专利说明:
用以耦接整流器與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插頭組合,尤指一種用以耦接一整流器與一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 一般而言,筆記型電腦上的電源插頭,大都呈圓筒狀。當耦接於整流器之一端的插頭插接上筆記型電腦上的電源插頭時,即可對筆記型電腦的電池進行充電,或直接於筆記型電腦使用時,供應電源以供使用者對其進行打字、播放多媒體等的操作。然而,上述之電源插頭的設計,因插頭與插頭間不易分離,故當連接整流器與插頭之電線受外力的拉扯時,筆記型電腦上的電源插頭容易因拉扯而損壞,進而導致筆記型電腦的損壞,迫使使用者需更換插頭等零件,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以耦接一整流器與一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用以耦接一整流器與一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其包含有一第一插頭,其包含有一本體,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正極、一第一負極以及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插頭,其內形成有一腔室結構,其係用以容置該本體,該腔室結構於對應該第一正極、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卡合部之位置係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正極、一第二負極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正極與該第二負極用以於該腔室結構完全容置該本體時,分別與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耦接,且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於該第一卡合部,以使該本體固定於該腔室結構中;其中該第一插頭與該第二插頭的其中之一耦接於該整流器,且該第一插頭與該第二插頭的其中另一耦接於該電腦裝置。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插頭之該本體係實質上為一球形結構,且該第二插頭之該腔室結構係實質上為一球形腔室。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正極係為一接點結構,其係設置於該球形結構之表面,且該第一負極係為一環形結構,其係環繞設置於該球形結構之表面,該第一插頭之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正極係於該本體插入於該腔室結構時依序接觸於該第二插頭之該第二負極與該第二正極。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卡合部係為一環形凹槽,其係環繞設置於該球形結構之表面,且該第二卡合部係為一環形突起結構,該球形結構係於插入該腔室結構時引導該環形突起結構卡合於該環形凹槽。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卡合部係結合於該第一負極上,且該第二卡合部係結合於該第二負極。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正極、該第一負極與該第一卡合部以及該第二正極、該第二負極與該第二卡合部,係分別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一體成型於該本體與該腔室結構上。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二正極與該第二負極,係分別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一體成型於該本體與該腔室結構上。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插頭之該本體係實質上為一方柱形結構,且該第二插頭之該腔室結構係實質上為一方柱形腔室。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插頭之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正極係於該本體插入於該腔室結構時依序接觸於該第二插頭之該第二負極與該第二正極。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的其中之一為一卡勾結構,且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的其中另一為一卡槽結構。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二負極係耦接於一接地端。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設置於第一插頭之本體上的第一卡合部卡合於第二插頭之腔室結構上的第二卡合部,以使本體容置於腔室結構內,且使本體上之第一正極與第一負極分別與腔室結構上之第二正極與第二負極耦接。藉此,整流器即可透過本發明之接頭組合耦接於電腦裝置,即可對電腦裝置的電池進行充電,或者於電腦裝置使用時,可直接供應電源以供使用者對電腦裝置進行打字、播放多媒體等的操作。此外,當連接整流器與插頭之電線受外力的拉扯時,第一插頭之本體上的第一卡合部可自第二插頭之腔室結構上的第二卡合部分離,以使第一插頭之本體脫離第二插頭之腔室結構。如此一來,即可保護電腦裝置上的電源插頭,不會因電線受外力之拉扯而損壞,進而保護電腦裝置,提升使用者使用上的便利性。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元件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插頭組合30用以耦接一整流器32與一電腦裝置34,且插頭組合30包含有一第一插頭36以及一第二插頭38,其中第一插頭36係用來連接整流器32,且第二插頭38係用來連接電腦裝置34。於此實施例中,電腦裝置34係可為一筆記型電腦,且插頭組合30係可用以耦接於筆記型電腦之電源插頭上,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電腦裝置34亦可為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或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另外,整流器32之另一端具有一插頭(未顯示),其係用以連接一外接電源,藉以接收該外接電源所傳來之電力以對電腦裝置34進行供電。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插頭36係耦接於整流器32,且第二插頭38係耦接於電腦裝置34,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第一插頭36亦可耦接於電腦裝置34,而第二插頭38亦可耦接於整流器32。換言之,第一插頭36與第二插頭38的其中之一耦接於整流器32,且第一插頭36與第二插頭38的其中另一耦接於電腦裝置34,至於採用上述何者之設計,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故由上可知,外接電源即可藉由整流器32以及插頭組合30對電腦裝置34之電池進行充電,或者於電腦裝置34使用時,可直接供應電源至電腦裝置34,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對電腦裝置34進行打字、播放多媒體等的操作。 請參閱第2圖至第4圖,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元件爆炸圖,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插頭36的示意圖,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插頭38的示意圖。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第一插頭36包含有一本體361,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正極363、一第一負極365以及一第一卡合部367。第二插頭38內形成有一腔室結構381,其係用以容置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腔室結構381於對應第一正極363、第一負極365以及第一卡合部367之位置係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正極383、一第二負極385以及一第二卡合部387。於實際應用中,第一正極363與第一負極365以及第二正極383與第二負極385,係可分別以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一體成型於本體361與腔室結構381上。此外,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的結構體係可由橡膠材質所組成。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係實質上為一球形結構,且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係實質上為一球形腔室,藉以與該球形結構之本體361互相結合。另外,第一卡合部367係為一環形凹槽,其係環繞設置於球形結構之表面,且第二卡合部387係為一環形突起結構,藉以卡合於該環形凹槽之第一卡合部367。需說明的是,第一卡合部367以及第二卡合部387的結構設計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中所述。舉例而言,其亦可使用卡勾結構與卡槽結構。也就是說,第一卡合部367與第二卡合部387的其中之一為一卡勾結構,且第一卡合部367與第二卡合部387的其中另一為一卡槽結構,只要是能夠達到固定第一插頭36與第二插頭38之結構設計皆屬於本發明所保護之範疇。 以下係針對插頭組合30之第一插頭36以及第二插頭38的作用原理進行詳細說明。請參閱第5圖以及第6圖,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爆炸剖面圖,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組合剖面圖。如第5圖以及第6圖所示,當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由第5圖所示之位置沿一第一方向X1移動時,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可插入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當本體361由第5圖所示之位置沿第一方向X1移動至如第6圖所示之位置時,腔室結構381即可完全容置本體361。此時,第二正極383與第二負極385可分別接觸於第一正極363與第一負極365,且第二卡合部387可卡合於第一卡合部367,以使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固定於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中。藉此,第一插頭36即可與第二插頭38耦接,進而使外接電源可藉由整流器32以及插頭組合30耦接於電腦裝置34。值得一提的是,本體361之球形結構於插入腔室結構381時,係可引導第二卡合部387之環形突起結構卡合於第一卡合部367之環形凹槽。 另一方面,當第二插頭38受外力拉扯時,第一卡合部367可自第二卡合部387脫離。藉此,本體361即可輕易地由第6圖所示之位置沿一第二方向X2(即相反於第一方向X1)移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位置,也就是說,藉由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可脫離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之結構設計,可避免第二插頭38與電腦裝置34之結合處因受到外力拉扯而產生彎折變形或斷裂之情況,如此一來,即可保護電腦裝置34上的電源插頭,不會因外力之拉扯而損壞,進而保護電腦裝置34,且可提升使用者使用上的便利性。需注意的是,於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的結構體係可由橡膠材質所組成,其具有較大之彈性恢復係數,故當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脫離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時,可容許較大之彈性變形。如此一來,腔室結構381便不會於其與本體361脫離的過程中損壞。 需說明的是,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正極363係為一接點結構,其係設置於球形結構之表面,且第一負極365係為一環形結構(如第3圖所示),其係環繞設置於球形結構之表面。另外,第二負極385係可耦接於一接地端389。進一步地,第一正極363之接點結構以及第一負極365之環形結構在沿第二方向X2上依序設置於本體361之球形結構上,故於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由第5圖所示之位置沿第一方向X1移動以插入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的過程中,第一負極365會先接觸第二負極385,之後第一正極363才會接觸到第二正極383,由於第二負極385與接地端389耦接,故可先耦接至接地端389,其後才會完成兩者正負極之電連接,藉由上述設計可防止產品本身之靜電而造成電腦裝置34之損壞。換言之,本發明之第一插頭36之第一負極365以及第一正極363係於本體361插入於腔室結構381時依序接觸於第二插頭38之第二負極385與第二正極383。 請參閱第7圖,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元件爆炸圖。如第7圖與第2圖所示,插頭組合30'與上述之插頭組合3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插頭組合30'之第一插頭36'的第一卡合部367係結合於第一負極365上,且第二插頭38'的第二卡合387部係結合於第二負極385。舉例來說,上述之卡合部與負極的結合方式,係可以沖壓的方式將卡合部形成於負極所使用之金屬件上。此外,第一插頭36'之第一正極363、第一負極365與第一卡合部367以及第二插頭38'之第二正極383、第二負極385與第二卡合部387,亦可分別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一體成型於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以及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上。至於第7圖與第2圖中相同標號的元件具有相同結構與作用原理,故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爆炸圖。如第8圖與第2圖所示,插頭組合30"與上述之插頭組合3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插頭組合30"之第一插頭36"之本體361係實質上為一方柱形結構,且第二插頭38"之腔室結構381係實質上為一方柱形腔室。除此之外,請參閱第9圖,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30"的爆炸剖面圖。如第9圖所示,第一插頭36"之第一正極363與第一負極365的結構設計以及於本體361上之設置順序皆相同於上述之第一插頭36,故第一插頭36"之第一負極365以及第一正極363係於本體361插入於腔室結構381時依序接觸於第二插頭38"之第二負極385與第二正極383。第8圖與第9圖中以及第2圖與第5圖中相同標號的元件具有相同結構與作用原理,故在此不再贅述。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利用設置於第一插頭之本體上的第一卡合部卡合於第二插頭之腔室結構上的第二卡合部,以使本體容置於腔室結構內,且使本體上之第一正極與第一負極分別與腔室結構上之第二正極與第二負極耦接。藉此,整流器即可透過本發明之接頭組合耦接於電腦裝置,即可對電腦裝置的電池進行充電,或者於電腦裝置使用時,可直接供應電源以供使用者對電腦裝置進行打字、播放多媒體等的操作。此外,當連接整流器與插頭之電線受外力的拉扯時,第一插頭之本體上的第一卡合部可自第二插頭之腔室結構上的第二卡合部分離,以使第一插頭之本體脫離第二插頭之腔室結構。如此一來,即可保護電腦裝置上的電源插頭,不會因電線受外力之拉扯而損壞,進而保護電腦裝置,提升使用者使用上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30、30'、30"...插頭組合 32...整流器 34...電腦裝置 36、36'、36"...第一插頭 38、38'、38"...第二插頭 361...本體 363...第一正極 365...第一負極 367...第一卡合部 381...腔室結構 383...第二正極 385...第二負極 387...第二卡合部 389...接地端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元件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元件爆炸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插頭的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插頭的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爆炸剖面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組合剖面圖。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元件爆炸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元件爆炸圖。 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插頭組合的爆炸剖面圖。 30...插頭組合 36...第一插頭 38...第二插頭 361...本體 363...第一正極 365...第一負極 367...第一卡合部 381...腔室結構 383...第二正極 385...第二負極 387...第二卡合部 389...接地端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用以耦接一整流器與一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其包含有:一第一插頭,其包含有一本體,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正極、一第一負極以及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插頭,其內形成有一腔室結構,其係用以容置該本體,該腔室結構於對應該第一正極、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卡合部之位置係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正極、一第二負極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正極與該第二負極用以於該腔室結構完全容置該本體時,分別與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耦接,且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於該第一卡合部,以使該本體固定於該腔室結構中;其中,該第一插頭與該第二插頭的其中之一耦接於該整流器,且該第一插頭與該第二插頭的其中另一耦接於該電腦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插頭之該本體係實質上為一球形結構,且該第二插頭之該腔室結構係實質上為一球形腔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正極係為一接點結構,其係設置於該球形結構之表面,且該第一負極係為一環形結構,其係環繞設置於該球形結構之表面,該第一插頭之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正極係於該本體插入於該腔室結構時依序接觸於該第二插頭之該第二負極與該第二正極。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卡合部係為一環形凹槽,其係環繞設置於該球形結構之表面,且該第二卡合部係為一環形突起結構,該球形結構係於插入該腔室結構時引導該環形突起結構卡合於該環形凹槽。 [5]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卡合部係結合於該第一負極上,且該第二卡合部係結合於該第二負極。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正極、該第一負極與該第一卡合部以及該第二正極、該第二負極與該第二卡合部,係分別以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一體成型於該本體與該腔室結構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二正極與該第二負極,係分別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一體成型於該本體與該腔室結構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插頭之該本體係實質上為一方柱形結構,且該第二插頭之該腔室結構係實質上為一方柱形腔室。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插頭之該第一負極以及該第一正極係於該本體插入於該腔室結構時依序接觸於該第二插頭之該第二負極與該第二正極。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的其中之一為一卡勾結構,且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的其中另一為一卡槽結構。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組合,其中該第二負極係耦接於一接地端。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38318B|2016-06-11|連接裝置及電子裝置總成 JP2009524913A|2009-07-02|取り外し可能なプラグ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TWI429147B|2014-03-01|用以耦接整流器與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 US20200227716A1|2020-07-16|Electronic device WO2015165416A1|2015-11-05|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US20160044291A1|2016-02-11|Smartphone and external micro projector thereof TWI434468B|2014-04-11|通用串列滙流排連接器 TW201304326A|2013-01-16|電源供應器結構 CN201608357U|2010-10-13|磁性接口和导磁接头 US20170365952A1|2017-12-21|Smart switching charger and power connection device thereof TWI522812B|2016-02-21|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及行動電子裝置 KR101609531B1|2016-04-06|휴대용 단말기용 방수형 접속기구 US20210234302A1|2021-07-29|Magnetic Connector TWM549975U|2017-10-01|插座電連接器 US7393212B2|2008-07-01|Rotating power receptacle CN205545414U|2016-08-31|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CN105577865B|2018-05-11|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WO2018126646A1|2018-07-12|一种集线器和电源适配器 KR20170091264A|2017-08-09|휴대용 정보기기의 충전 장치 CN204538342U|2015-08-05|电连接器总成 TWI632491B|2018-08-11|端面接觸式充電模組及其觸控筆 TWM506387U|2015-08-01|電連接器總成 CN206225609U|2017-06-06|充电器插头结构 WO2017041317A1|2017-03-16|一种自动对位连接器组合 CN204577689U|2015-08-19|一种数据线接头绝缘保护套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8499183B2|2013-07-30| CN102842827B|2015-06-03| US20120329332A1|2012-12-27| TWI429147B|2014-03-01| CN102842827A|2012-12-2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3522575A|1967-06-15|1970-08-04|Amp Inc|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850495A|1973-06-06|1974-11-26|Amp Inc|Multi-pin shielded high voltage connector| US5181859A|1991-04-29|1993-01-26|Trw Inc.|Electrical connector circuit wafer| US6099329A|1992-04-08|2000-08-08|3Com Corporation|Retractable coaxial jack| US6846988B2|2002-01-18|2005-01-25|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Triaxial connector including cable clamp| US7028202B2|2002-07-24|2006-04-11|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Power adapter identification| TWI268022B|2005-01-19|2006-12-01|Yue-Yun Huang|Electric connector module with conducting position-limited rotation| CN200976398Y|2006-11-28|2007-11-14|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连接器| TWI325354B|2007-10-04|2010-06-01|Loh Torng Hardware Machine Co Ltd|Quick coupler| CN201750017U|2010-05-07|2011-02-16|深圳市安华隆科技有限公司|电气接头组件及该组件的公、母接头| CN201845925U|2010-07-14|2011-05-25|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插芯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电连接器|US8651874B2|2011-05-04|2014-02-18|YFC-Boneagel Electric Co., Ltd.|Transmission line with rotatable connector| CN106329183A|2015-06-29|2017-01-11|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FR3048560B1|2016-03-02|2019-07-05|Aldebaran Robotics|Ensemble de rechargement d'une batterie et procede de recharg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ensemble| CN108521043A|2018-04-03|2018-09-11|徐连芳|数码设备电源充电器|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21603A|TWI429147B|2011-06-21|2011-06-21|用以耦接整流器與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TW100121603A| TWI429147B|2011-06-21|2011-06-21|用以耦接整流器與電腦裝置之插頭組合| CN201110187594.8A| CN102842827B|2011-06-21|2011-07-06|用以耦接整流器与电脑装置的插头组合| US13/297,242| US8499183B2|2011-06-21|2011-11-15|Plug assembly adapted to an adapter and a computer devic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